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实施的关键之年,湖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思政教育创新、五育并举深化、资源均衡配置等举措,正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湖南教育融媒体中心、湖南教育电视台推出特别报道《教育强省润潇湘》,聚焦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时代答卷。 ——编者按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作为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把足球融入育人实践,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实现全面成长。

在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第三轮比赛中,长沙队客场挑战湘潭队。第26分钟,长沙队李悦宁接马子宜的传球,在大禁区左侧踢出了一脚似传似射的弧线球,这一球越过湘潭队守门员撞柱而入,1比0。这一脚神来之笔为长沙队打破僵局,也为后面长沙队掌控场上局势,拿下比赛胜利立下头功。
值得注意的是,打出完美配合的李悦宁和马子宜分别来自长沙市雅礼中学和长郡滨江中学,再加上同样来自长郡滨江中学的门将陈祥轩,本场比赛中长沙队有3名17岁的中学生首发上场,均表现出色。
李悦宁2008年8月出生于长沙,从小就对足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小学一年级就读于天鸿小学时就加入校足球队。因突出的天赋及身体素质,他一直跟随大一岁的队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及生活,李悦宁的足球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表现出球星的气质,小学毕业后他被雅礼外国语中学录取,后又入读雅礼中学,成为校足球队的一员。回顾前几场比赛,李悦宁说:“很感谢教练组信任我,让我上场比赛。其实踢第一场的时候还有点紧张,表现也不是很好。后面第二场再到第三场感觉在慢慢地变好,自己更加从容了。”

本届“湘超”规定,每队每场必须有不少于3名中学生球员上场,这为年轻球员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衡阳队队员、衡阳市八中16岁小将汤军一脚40米外的凌空抽射划出惊艳弧线球;永州队队员、日升学校学生赵奥鑫攻入自己“湘超联赛”首球后,带伤为球队胜利欢呼雀跃;来自娄底一中的李扬帆担任“湘超”娄底队队长,用稳定的表现串联起整支球队。为何选择一名中学生球员当队长?娄底队教练刘少程表示:“全队的战力都很足,其实每个人都能担得起队长的责任,选择一个小朋友,还是希望他能在‘湘超’这个大平台和舞台不断充实自己。”

从各市州球队报名名单来看,以本市州学籍报名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占运动员总人数的58%,各市州在球员选拔过程中,也更加注重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和挖掘。长沙队专家顾问程坚表示:“年轻球员就代表着未来,长沙的未来就是属于他们的,所以说我们要着力培养好年轻队员。 ”
除了“湘超”,湖南近几年在校园足球方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去年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中,以校园球队为班底参赛的湖南男足、女足敢打敢拼,分获男女组别的第十名;在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足球项目18岁以下组中,湖南省男子U18、女子U18代表队均进入决赛阶段,创造了湖南队在该年龄段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在更低年龄段的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大区赛中,湖南省有五支队伍晋级全国赛,其中省青训中心男子U13队伍获得南一区第一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湖南校园足球就夺得10余个全国冠军。而在10年前,湖南校园足球参加全国赛事的最好成绩是前八名。省校足办项目主管谷贻林告诉记者,“2015年湖南刚开始踢校园足球联赛的时候,场面很难看,球在哪个地方基本上所有队员都在那个地方,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湖南逐步来,不性急,做了一个长远规划。”

2015年年底,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我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不低于2000所,支持建设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达到12支左右,高中较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达到36支,在师资、资金、场地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推动我省校园足球发展。
而发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构建科学、高效、完整的竞赛体系,以赛促练。近年来,湖南校园足球先行先试,持续打造省内青少年足球竞赛的优质平台。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省份之一,我省初步建立了学区、县、市、省级四级纵向递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横向贯通的纵横交错联赛体系。前不久,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湖南省校园“三大球”四级联赛组织方案(试行)》。这一创新体系将实现“三大球”从小学到大学的四级赛事全覆盖,打造“人人都参与、校校有球队、家家都关注”的校园体育新生态。

此外,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湖南积极实施校园足球教师与教练员提升计划,下大力气补齐校园足球师资短板,切实提高足球教师专业素养。2015年至2023年,全省共举办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等168期省级专项培训班,十年间参加培训人数超1.3万人。
作者:徐季尧
责编:邱梦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